发布日期:2024-08-12 19:47 点击次数:161
财联社10月19日讯(记者肖良华)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北京风能大会成为行业两年来的首要盛事(去年因疫情先推迟后取消)实盘股票配资平台,几乎所有展馆人员持续呈现爆满状态,一千多家产业链企业各路人马齐聚,寻找合作机会,了解行业趋势。
“2020年只有400多家企业参展,今年报名参展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展馆面积也大幅增加,中国风电产业没有因为平价化而萎缩,反而迅速壮大。”在三一重能(688349.SH)展台,一位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盛会成为大风机的秀场,在展会“创新剧场”,三一重能、金风科技(002202.SZ)、运达股份(300772.SZ)等行业头部企业先后发布了新一代大兆瓦产品。
“不过瘾,各企业新产品太多,一个接一个排队发布,主办方只给我们一点时间,根本不够用。”某整机企业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
国内风电产业从产业的跟随者到引领者,风机快速迭代,市场从国内走向全球,已经进入行业的“无人区”,迎接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及供应链安全成为业内的关注焦点。
风机容量军备竞赛
在2020年的风能展上,4-5MW的产品是新产品发布会的主角,短短3年后,陆上风机的单机容量已经突破两位数,7家头部企业密集发布10+MW的陆上风机机型,海上风电机组更是巨无霸。
在展会的“创新剧场”,10月17日,东方电气(600875.SH)正式发布了18MW直驱海上风电机组、18MW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10MW+陆上风电机组三款新产品。
当天,三一重能发布了全球最大陆上风电机组——三一重能15MW风电机组,以及13/16MW海上风电机组。同时,中船海装发布H260-12.5MW海上风电机组,中车株洲所14—16MW海上风电机组现身,运达股份推出了“海风”系列15MW海鹰平台抗台型海上风电机组和9MW海鹞平台抗台型海上风电机组。
18日,金风科技发布全新系列陆上机组,功率涵盖6.X-10.X,同时公司发布全新系列海上机组,面向不同风速特点海域开发设计,叶轮直径26X,功率涵盖12.X-16.X。
大型化带来的变化驱动还是为了降本,更低的LCOE以及节省土地资源。远景能源副总裁(中国区)兼解决方案总经理许锋飞表示,与过去1.5MW、2MW的风机比,10MW产品可以省掉很多不用来发电的成本,最大的降低LCOE,为业主做了很多贡献。
风机快速长大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支持。财联社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参展企业中,国内企业占据绝对大头,变流器、主控、变桨轴承等核心部件供应商已经从国外企业为主变成国内企业主导。
可靠性是关键
大兆瓦风机时代快速到来,给行业带来新的挑战。“机型变大,发电效率提升了,但生产难度加大了,比如一套叶片占地1000平米,施工要费力的多。此外,如果可靠性存在问题,出现损失同样是几何倍数放大。”某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
远景能源副总裁(中国区)兼解决方案总经理许锋飞说,风机大型化核心就是可靠性,全生命周期保证性能稳定,对产业链的供应商要求更高。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凯表示,从市场驱动或技术的发展来看,业内均比较认可大型化发展。不过,不管陆上还是海上,风电的基础理论和叶片等零部件的迭代,都是很难跨越的问题。“机组的快速迭代、快速推向市场,测试验证应该说是不充分的,所以导致近两年大型化还是有很多问题。”
对此,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工程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蒋勇表示,中国风电产业现在已经进入无人区,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加强针对大型化的基础性研究,为大型化打好基础,促进风机大型化的健康发展。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首席技术官万宇宾同样表示,国产发风机要不断创新,并完善验证体系。“在产品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测试和验证的手段让设计之初的预期、前提条件得到精准闭环,这样才能让产品真正在大型化之路上走的稳、走的远。”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诸多头部企业在大型化的基础上打造了自己的特色,推出差异化产品。比如,三一重能致力于对风机材料、部件、子系统及整机多层级的验证,并自建超大功率六自由度传动链寿命实验台。东方电气18MW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DEW-H18000)运用了东方风电自主研发的高集成半直驱技术路线。其风轮直径260米,传动链采用模块化设计,轴系、齿轮箱和发电机高度集成,机舱重量和尺寸更优,极大提高传动链可靠性。
供应链安全要做好本地化
中国风电全球参与度越来越高,作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及最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我国风电零部件及整机产量占据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关键零部件的产量占到全球市场的70%。中国风电产业已实现技术研发、开发建设、设备供应、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等方面全覆盖,一条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业务链已经成型。
国内风电企业积极出海,供应链安全成为海外考虑诸多的问题。在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主持的 “全球风电产业布局供应链安全”企业家论坛上,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风电产业集团总经理薛乃川表示,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产业能够发展,企业在出海之后,资本本地化、市场本地化、人力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等要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资源和已经成熟的供应链去组合起来在当地发展,而不是用一种替代或冲击的方式进入。
阳光电源副总裁兼阳光氢能公司董事长彭超才同样表示,企业出海后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并利用本地化的分工,多元化业务模式。“不过,国内企业要在技术上要保持领先,在品牌端要做好推广,形成自己的品牌力;其次培养大量的海外人才;最后做好产业布局,有助于其他区域的突破。”
明阳智能叶凡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国风电走出去一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二是要引进国外的技术、人才以及资金。“在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整机还是供应链实盘股票配资平台,需要通过不断碰撞产生信任,并建立互信的标准,最后实现共识。另外,中国企业还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才能更好地在成熟的新兴市场享有立足之地。”
Powered by 财盛证券_股票配资app_股票配资炒股平台_十大配资杠杆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